欢迎来到熙峰头条

熙峰头条

一碗葫芦头泡馍见证古城40年变迁 话剧《长安第二碗》个中滋味直抵人心

时间:2024-04-30 02:11:27 出处:热点阅读(143)

原标题:一碗葫芦头泡馍见证古城40年变迁 话剧《长安第二碗》个中滋味直抵人心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11月3日报道:说起古城西安的碗葫碗个味直美食,大家想到羊肉泡馍、泡馍臊子面、见证剧长凉皮等,古城却往往忘记葫芦头(肥肠)泡馍。年变由西安话剧院创排的迁话话剧《长安第二碗》,通过葫芦头泡馍馆的安第发展史以及秦存根一家人的家族成长史,呈现了西安在改革开放大背景下焕发出的中滋勃勃生机和古城人民顽强的奋斗精神。11月3日晚,抵人该剧在上音歌剧院上演,碗葫碗个味直参加“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上海展演。泡馍

话剧《长安第二碗》讲述了秦家的见证剧长葫芦头泡馍馆在秦存根夫妇苦心经营下,不断发展壮大,古城设分号、年变开连锁、迁话标准化经营,秦记的金字招牌越发闪亮。40年时光中,秦家兄弟姊妹7人一一长大成人。或子承父业、或参军报国、或步入仕途、或投身科研、或醉心戏曲、或随波逐流、或迷失自我……纷纷攘攘、起起伏伏、在悲欢离合中,秦记一碗不变的老味道里,潜藏着某种永恒的东西,直抵人心。

该剧由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彦和青年编剧陈梦梵担任编剧。陈彦说:“我写了西安一个家庭40年的生活演进,主人公是一个卖了四十年葫芦头的倔巴老汉。故事讲述了几十年长安生活的一种变迁,是写长安人的那种忠厚。”

西安话剧院院长、话剧《长安第二碗》制作人任雪迎介绍,早在2016年底,我们就对剧目创排进行了详细策划,决定创作一个关于西安的、城墙下的、老百姓的故事,来反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从那个年代的西安人身上找到时代变迁的痕迹。

为了真实表现“老西安”的故事,主创团队进行了深度采风。任雪迎搜集了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和人文素材,艺术总监翟卫国特意带着编剧陈彦走进城墙根下,拉着老街坊老邻居,围着座谈,共同回忆过去的时光,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在主创团队的努力之下,一幅群像背景生动、错落有致、个体形象鲜活、印象深刻的市井众生相跃然于观众眼前。剧中人物服装的变化,交通工具的改善,通讯设备的改变,喇叭裤、大哥大、录音机,无不体现着时代的发展。“秦存根的店面随着时代变迁一点点变大,舞台中央的桌子也随着时间一点点变大,最后整个大圆桌子直径长达了5米,也代表着生活的年轮,一圈圈地扩大。”任雪迎说。

城墙、秦腔、老碗、西安方言等独具陕西地域文化特色的元素,让整部剧的秦风秦韵更加浓郁。在话剧《长安第二碗》中,导演查明哲对于秦腔有独到的理解,“在这部戏中,秦腔不仅从幕后传来,还在舞台上进行了呈现,我希望秦腔在这部剧中能够完成川剧里面帮腔的作用,在思想上不断催化,同时也带来了独特的样式感。因为民族化也是话剧前进的方向。”主演史丰说:“我相信观众会很容易接受偶尔出现的方言,会让大家觉得俏皮。”

主人公秦存根经营的那家门面并不金碧辉煌的小店里,有着一大家子的兴衰际遇,也有着40年时代变迁的社会缩影。导演查明哲说:“这部剧演出的现实意义在于让同处一个时代的人一起交流、相互提醒、共同思考,在思辨、求变、改变、巨变中保存和守望‘不变’,共同探索和求解‘我是谁’这样一个古老却永恒的人生课题。”(包永婷)

分享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