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熙峰头条

熙峰头条

一桩谋杀案引发外交纠纷:加拿大成了印度头号敌人?丨智库视点

时间:2024-05-09 09:25:22 出处:知识阅读(143)

    

2023年9月19日,桩谋印度外交部宣布驱逐一名加拿大高级外交官,杀案以报复稍早时加拿大驱逐一名以外交官身份留驻加拿大的引发印度印情报机构负责人。
此前,外交加拿大政府指责“印政府人士”涉嫌参与谋杀加拿大公民哈迪普·辛格·尼贾尔(Hardeep Singh Nijjar),纠纷加拿但遭到印方坚决否认。大成敌人点
尼贾尔是头号加拿大锡克教族裔领袖。6月18日,丨智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库视一个锡克教文化中心外遇害身亡,此案引发加拿大锡克教社区强烈抗议,桩谋要求加政府尽快破案并将凶手绳之以法。杀案
9月18日,引发印度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议会下院发言时提及此事,外交并称已掌握“可信”证据表明,纠纷加拿印度政府牵涉其中。大成敌人点
印度和加拿大相距遥远,一桩发生在万里之外的案件,为何牵扯到印度政府?后者又为何做出如此剧烈的反应呢?这与印度国内存在的“卡利斯坦”(即锡克人独立建国运动)运动有关。
如何解决锡克人地位问题,一直是历届印度政府极力要遮蔽的家丑,而此次印加互相驱逐外交官事件,再次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对“卡利斯坦”运动回流,历届印度政府一直保持高度警惕,当海外锡克人所在国家政府出现支持和纵容行为时,印度都会利用各种渠道施压,但总体秉持低调处理的原则,以尽量降低有关“卡利斯坦”运动彰显自身主张的机会。
莫迪政府上任后,在族群问题上呈现新思维,对内和对外的政策和表态日益强势。
在国内,莫迪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政策,是以持续牺牲印度少数族群的福祉为代价。印度教极端主义组织对少数族群的暴力事件时有发生,在印锡克人的经济社会状况日益恶化。
在国外,莫迪坚持在海外印度人中输出印度教民族主义思想,每逢对外访问,必借助印度教因素开展大型聚会,倾力打造海外印度教徒对印度教民族主义事业的支持。莫迪政府的族群政策,成功将国内尖锐对立的族群关系带到海外印度人群体之间。
2002年,莫迪正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他领导的邦政府被指控对骚乱采取不作为政策甚至纵容袭击事件,造成数千人伤亡。
就任印度总理之后,莫迪在应对海外锡克人问题上的立场十分强势。
首先是加大对东道国政府的施压力度,要求这些国家采取切实措施打击它们本土的所谓反印活动。印度高阶官员不断在公开场合指责美欧以“卡利斯坦”运动涉及印度主权问题。
其次是支持海外印度教徒冲到反对海外锡克人的最前线。在海外,出现锡克人游行示威时,往往安排海外印度教徒同时举行针锋相对的活动。双方人员互呛谩骂,海外印度教徒和海外锡克人甚至当街引发冲突,通过制造社会治安事件等方式,迫使东道国政府介入。
随着美国对印度的倚仗加深,一段时间以来,欧美国家对锡克人地位等问题的关切程度有所减弱,莫迪政府高调强势处理海外锡克人问题的策略,似乎颇见成效。
俄乌冲突以来,印度并没有追随美欧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失望之余,美欧对印度的作为不再容忍退让。
近年,美欧利用锡克人地位问题敲打印度的意图日益明显。美国率先出手敲打印度,例如,2022年5月,美国康涅狄格州通过决议,宣布承认4月29日为“锡克教独立宣言纪念日”。
进入2023年,在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接连发生“卡利斯坦”聚会,活动人士还与当地印度裔发生暴力冲突。
在加拿大,2023年以来也是频频出现反印游行示威,印加关系因此持续紧张。
加拿大时不时地就锡克问题发表看法,印度一直颇为不满,视加拿大为“卡利斯坦”运动的海外大本营之一。
目前,加拿大的锡克人数量约77万,占加拿大总人口比例约2.21%,已经与锡克人占印度总人口比例相当。锡克人在加拿大普遍发展较好,经济和社会地位较高,在当地有着较大政治影响力。例如,2015年特鲁多就任加拿大总理时,其内阁吸纳了4名锡克裔部长级官员。在加拿大各级议会,锡克人也有着较高代表率。
2015年4月,当莫迪首次对加拿大进行国事访问,印方对此十分重视,但加拿大境内的一些组织立刻举行抗议游行,要求加拿大政府调查莫迪在2002年古吉拉特邦族群骚乱中的失职行为,一次高光的国事访问因此失色不少。
随着美欧开始重提这一分歧,印度和加拿大之间关于锡克问题多次交锋,为本就不顺的双边关系增添不确定因素。
在加拿大,2023年6月发生的两起事件,加剧了双方的紧张关系。
先是6月4日,在加锡克人举行游行,抗议印度政府当年发起的“蓝星行动”,并以花车巡游重现了当时英迪拉·甘地遭暗杀的画面。印度政府抗议加方损害其主权和尊严。
随后是6月18日,加拿大“卡利斯坦独立公投”著名领袖尼贾尔被两名持枪者当街射杀。
即使不考虑加拿大对印度锡克人的关切,印度政府卷入加拿大公民被暗杀事件,已涉及加方主权,是严重的刑事案件,这可谓触碰了加拿大政府的底线。
9月初G20峰会期间,东道主莫迪并没有与特鲁多举行一对一会晤,反而对“加拿大极端分子继续进行反印度活动”表达“强烈关切”,引发加方强烈不满。随后就是前文提到的特鲁多对尼贾尔事件的最新通报,并强调已掌握“可信”证据,莫迪政府难逃干系。
印加双方不仅互相驱逐外交官,还中断了自贸协定的谈判。
加印在锡克人问题上的“开撕”,与印度国内族群冲突导致锡克人移居海外的历史恩怨有很大关系。
根据印度人口登记与调查委员会最近一次人口统计,锡克教徒约2000万,占印度教总人口比例约2%。印度的旁遮普邦是锡克人的最大聚集地之一。旁遮普邦总人口2770万,其中信奉锡克教的人口占57.69%,约1600万人。在旁遮普,锡克人是多数族群,从印度全国范围来看,锡克人又是绝对的少数族群,这种态势造就了锡克人独特的政治地位。
锡克教起源于15世纪的印度,创始人那纳克上师因反对印度教的种姓压迫,提出了“人人平等、平等待人”的口号。锡克教族群内部凝聚力强且有尚武风气,勤劳肯干,在印度有着较高的经济和社会地位,但锡克人政治地位问题,是印度最敏感的内政问题之一。
自印度独立以来,锡克人一直希望在印度联邦体制下获得更多自治权,在不同时期开展的分权运动也取得一定成果,包括1966年原旁遮普邦被一分为二,这使得锡克人历史上首次成为一个地方邦的多数族群。
20世纪70年代末,印度旁遮普邦的锡克人再次掀起了一场非暴力的地区自治运动,但印度政府采取了强力镇压,其中尤以1984年6月3日“蓝星行动”造成的影响为最大。当时,印度武装部队动用坦克、火炮和直升机在内的重型装备,攻入武装分子盘踞的阿姆利则大金庙,造成巨大伤亡,也对神圣的金庙建筑造成损坏。
锡克人把“蓝星行动”与历史上自身遭遇的外族入侵和大屠杀相提并论,激起了印度国内外锡克人同仇敌忾的情绪,印度多地出现锡克士兵哗变。“蓝星行动”造成了锡克教徒与印度教徒之间的严重对立。
作为报复行动之一,1984年10月31日,时任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被自己的两名锡克族保镖刺杀,英迪拉遇刺一事又激发印度国内大范围的印度教徒袭击锡克教徒事件,至少有3000名锡克人遇难。此后,两个族群之间的关系走向完全对立,事件也逐渐演变成锡克人争取独立的武装分离主义叛乱。
到1993年,这场“卡利斯坦运动”叛乱被认为基本平息,在此期间共造成了21443人死亡,包括11694名平民、1746名武装部队士兵和8003名武装分子。此后,很多锡克人移居海外,主要散落美加英澳等国。如今,约150万锡克教徒生活在印度国土之外,成为海外印度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印度政府在“蓝星行动”中冒犯大金庙以及大规模追铺和杀害锡克民众的记忆,在海外锡克人中一直存续。
截至目前,事件仍在发酵,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都表达了严重关切。到底是印方笃定特鲁多不会公开案件关键证据,还是特鲁多拿出证据将莫迪钉在持续迫害锡克人的耻辱柱上,目前尚未可知。
其实,整个事件最受伤的,反而是第三方即美国。美国拜登政府近年来倾力打造所谓民主国家联盟,无论是美日印澳四国集团,还是美英加澳新“五眼联盟”,事件的两个当事方都是重要成员。
如今民主同盟尚未建成已现裂痕,作为盟主的美国是否亲自斡旋?斡旋效果能有几何?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