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熙峰头条

熙峰头条

评论: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第一书记”

时间:2024-05-11 20:20:48 出处:时尚阅读(143)

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乡村振兴,第一书记最终还是评论要依靠本土力量、本土资源、推进本土人才来实现,乡村需借助外力帮扶,振兴将输血彻底转为造血的第一书记持续动力,才能为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搭桥铺路、评论牵引定调。推进

文|霍辉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乡村需意见》指出: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振兴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第一书记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评论

成果如何巩固?乡村何以振兴?一连串的推进问号萦绕在基层干群,尤其是乡村需老百姓心头。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脱贫攻坚战场强有力的振兴支援力量: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自2001年以来,安徽连续分七批从省、市、县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选派年轻干部到贫困村、难点村、后进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一线,选派干部认真履职尽责,披荆斩棘、负重前行,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向重点乡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制度。近期中办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安徽省做好第八批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也正式启动。这一政策,将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和干部人才支持,对下一步全面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这是践行群众路线的生动实践。选派干部不仅是中央决策的落点,也是乡村振兴的支点,是联通党心民心的中坚力量。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就是要坚守人民情怀,站稳人民立场。围绕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等重点任务,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在广大农村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让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其次,这是激发内生动力的重要源泉。选派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农民的主体性,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的过渡是从被动式的政府扶持转化为主动式的自发运动。乡村振兴,最终还是要依靠本土力量、本土资源、本土人才来实现,借助外力帮扶,将输血彻底转为造血的持续动力,才能为真正实现乡村振兴搭桥铺路、牵引定调。选派干部要真正“沉下来、帮起来、连起来、带起来、严起来”,用心用情用力驻村干好工作,着力打造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处理好加强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的关系,形成整体合力。

再次,这是实现全面振兴的组织保证。《意见》强调,在严格落实脱贫地区“四个不摘”要求基础上,合理调整选派范围,优化驻村力量,拓展工作内容,逐步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望江县持续深化“一抓双促”工程,建强135个村“两委”班子,储备村级后备干部400名,选派248名驻村干部驻村帮扶,全面加强4172名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扎实开展党建引领信用村选点建设,累计授信73464万元、用信16614万元,村均集体经济年收入突破43万元,取得了“党建强、攻坚赢”的双重效果。继续选派就是要进一步建强村党组织,抓好班子、定好盘子、理清路子、开好方子,推动选派村实现“后进”变“先进”、“先进”变“标杆”的飞跃。

最后,这是淬炼过硬能力的广阔舞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是一盘大棋,要把这盘大棋走好。”这就需要广大选派干部大施所能、大显身手。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让乡村振兴一线成为干部“练兵场”,坚持把最精干的力量推向乡村振兴一线,通过加强队伍建设、严格监督管理、强化激励关爱等措施,着力提升选派工作实效。积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用真抓实干践行初心使命,以百折不挠锤炼出过硬本领,积极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确保选得优、下得去、融得进、干得好,这样才能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系中共望江县委书记)

(《小康》·中国小康网 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2021年6月下旬刊


分享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