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熙峰头条

熙峰头条

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意义

时间:2024-05-01 03:51:34 出处:知识阅读(143)

  中评社北京10月26日电/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推动物质文明、式现政治文明、代化的开精神文明、创性社会文明、意义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握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中国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式现”这一重要论断标注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代化的开新定位,高度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性开创性意义。    经济日报发表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意义首都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志成文章介绍,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国迎接党的式现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强调,“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党的二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深刻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意义,对于认识中国式现代化的性质和特征,更好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从历史维度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意义    文章分析,从世界范围看,现代化理论与实践诞生于西方,体现为以工业化为先导,逐步拓展到政治、社会、科技等各领域的发展进程,形成了西方现代化发展路径,以及以先发现代化国家带动后发国家的现代化拓展方式。西方国家借助其先行构建和主导的资本主义现代化体系垄断了现代化的定义权和解释权,并对广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奴役和压迫。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血与火”的侵略,许多赤裸裸的掠夺。即便在一些现代化国家内部,也存在明显的贫富差距和持续的社会动荡。西方现代化建立在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因此不可避免地表现为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可以说,西方现代化既有其历史先进性,也有其历史局限性。    中国式现代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展开的。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一批又一批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而苦苦追寻,不断探寻适合自身的现代化道路。很多政治力量都试过了,种种救国方案也一度各显身手,但都以失败告终。直到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和发展实践进行独立自主的探索,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描述取得政权以后的目标:“中国人民及其政府必须采取切实的步骤,在若干年内逐步地建立重工业和轻工业,使中国由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新中国成立后,1956年,党的八大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写入党章。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邓小平提出:“我们从八十年代的第一年开始,就必须一天也不耽误,专心致志地、聚精会神地搞四个现代化建设。”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了战略部署。在2022年7月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二十大要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进行宏观展望,重点部署未来5年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党的二十大报告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和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摒弃了西方现代化老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开创性意义。    从本质属性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意义    文章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推进的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重要论断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具有的社会主义本质属性,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创性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伊始,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道路上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开创基于自己国情的现代化道路奠定了政治基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道路的历史选择提供持久动力。可以说,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现代化道路的自主选择。    中国式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着本质区别。资本主义现代化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是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追求社会全面进步,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兵突进”,而是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协调发展,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全面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的现代化。现代化理论本质是社会进化理论。西方社会科学的社会进化史观是一种单线的社会发展理论,即把现代化看成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单线演进过程,看成后发现代化国家追随先发现代化国家并遵循先发现代化国家建立的政治经济秩序的演进过程。西方现代化理论的历史驱动力主要来自以工业化为代表的技术驱动力、以市场和资源拓展为特征的资源驱动力。中国式现代化立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体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中国式现代化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重要考量,以实事求是的观点判断社会发展进程,找准不同阶段的社会主要矛盾,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本质驱动力,开创了现代化理论新范式。    中国式现代化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既被现实社会所塑造,又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实现自身发展。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既是现代化的创造者和推动者,也是现代化的受益者。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其核心是人的现代化,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坚持把现代化目标与人民幸福、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结合起来。我们统筹推进经济发展、民主法治、思想文化、公平正义、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建设,全面做好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工作,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生动体现。

分享到:

温馨提示:以上内容和图片整理于网络,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删除!

友情链接: